下一阶段浙江水泥市场走向分析

发布日期:2006-11-16
    ―“十五”期间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600~1,000万吨;
    ―2006年前8个月水泥需求增幅为15%,而产能增长为0,水泥供求基本平衡;
    ―“十一五”期间水泥产能扩张的余地不大,后期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企业的亏损面从目前的50%以上下降到20%以下,吨水泥利润保持在10~20元;
    ―全省水泥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业内的价格协调机制。
    1.水泥供求关系将逐步趋于平衡并朝着有利于供方转变
    “九五”末浙江水泥生产能力为5,500万吨,市场需求量为4,200万吨。
    “十五”期间浙江水泥生产能力增长8,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市场需求增长4,700万吨,需求总量为8,900万吨。“十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生产能力4,000万吨。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600~1,000万吨。
    2006年1~8月水泥需求增幅为15%,而产能增长(熟料能力)为0。增长量主要是粉磨能力的发挥。随着全省剩余85座机立窑的拆除,水泥供求关系将达到平衡。
    根据浙江省石灰石资源的储量以及分布情况,“十一五”期间大规模新建水泥生产线的可能性较小,产能扩张的余地已不大。根据规划,产能增幅控制年均增长5%以内。按照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始),浙江水泥的平均增幅为13%的速度,到“十一五”后期,浙江水泥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2008年迎来建设的高潮,对水泥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会进一步减缓周边省水泥对浙江市场的冲击。
    2.水泥价格将逐步从低谷中回升
    价格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随着浙江落后生产能力的全面淘汰,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供求平衡以后,浙江水泥价格将从过度竞争的状态中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所谓正常水平就是全省企业的亏损面从目前的50%以上下降到20%以下,全省吨水泥平均利润保持在10~20元。
    3.全省水泥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业内的价格协调机制
    从2006年开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下,浙江省水泥协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行业自律工作,通过省内各地水泥协会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水泥价格的协调机制,通过互相沟通和协商,共同抵制恶性竞争的做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相信通过行业内的共同努力,水泥市场竞争将会规范和成熟起来,对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作用。由于水泥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浙江也希望与周边省份共同协作,维护好水泥健康发展。
                                                          来源:数字水泥网
责任编辑: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