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需要多少水泥?
发布日期:2006-09-13
出处:摘自联合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6-3-19
根据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当水泥销量达到消费饱和点后,人均年消费量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不再与经济增长同步,失去了线性关系。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水泥都有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当人均消费水泥累积达到20-22吨的时候,出现饱和点,人均年消费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进入稳定消费或消费开始回落时期。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约40%,而去年的人均水泥消费量已达702千克,超过城市化率75%的法国人均年消费峰值,接近日本的水平。若我国的人均年消费峰值为1000千克,则和韩国、新加坡相当,而韩国的城市化率为89%,新加坡更是一个城市型国家。即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顺利,到2020年城市化率也只有60%,因此我们认为这一预测值可能偏高。
人均年消费量峰值高估,原因在于水泥产销增长过快
造成人均年消费量峰值高估的原因,可能是我国水泥产销量增长过快,以至于人均年消费量早于累积量达到饱和点(数学推算成立)。1950年-1995年为中国水泥高速发展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17.5%,创世界水泥发展速度之最。经过上个世纪最后5年的稳定发展后,进入新世纪以来,水泥行业再度加速,产量增长达年均12.9%。综合统计,建国以来水泥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9%。我们以水泥消费弹性系数为指标考察中外水泥业的发展。中国建材规划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可以利用水泥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需求预测。显然,人均累积量达10吨左右时827千克的人均消费量峰值更接近实际。
以人均年消费量为主,判断饱和点更加合理
鉴于以人均累积消费量为标准的预测模型的不可靠性,我们认为以人均年消费量作为判断饱和点的主要依据,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考虑到较低的城市化率以及水泥行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成长的相关性呈弱化趋势,我们认为,中国人均水泥年消费量的峰值为700-800千克比较合理。照此计算,我国水泥年最高需求约为9.4亿~10.7亿吨。由于我国是以较快的速度达到饱和点的,根据国际经验,水泥消费量在达到峰值后的几年内还要回落15%-20%才是真正的供需平衡点,因此比较稳定的年需求应该在年均8.9亿吨左右。这个结果与一些业内专家和权威机构的看法相接近。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认为,我国水泥消费年最大值约为(9i-0.5)亿吨,产能规模应掌握在沿海发达地区人均800千克、内地人均600千克左右为宜。国外经济学家2000年发表在联合国《世界经济评论》上的文章指出,在未来lO年中,中国GDP若保持6%-7%的增长速度,水泥工业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3%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即到2010年水泥需求量预计在年均(8:L-0,2)亿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定量分析及数学模型》中,对2010年中国水泥需求的预测结果是年均(8.5±0.3)亿吨。
消费饱和点已现,水泥行业将加速“洗牌”
去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9.7亿吨,而产能为11.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80%,人均消费量约702公斤,饱和点已经出现。再考虑到今年拟增加的1.3亿吨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很明显。过剩的产能将被市场机制自发淘汰,同时由于水泥生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考虑,政府也不会放任水泥行业过渡膨胀。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水泥行业的加速“洗牌”将不可避免,而“洗牌”将以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最近一轮水泥产量快速增长中新型干法水泥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已占总产量的32.7%,而立窑等其他生产方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于立窑多为小水泥厂所采用,单位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规模效益差,将逐渐退出市场。新型干法产量快速增长,使得立窑加速退出成为可能。如果从现在开始立窑年削减产量5000万吨左右,到2015年基本退出舞台,而新型干法净增产量在今后5年中,能维持在年平均2000万吨的水平,那么到2010年,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的较高水平下,我国水泥工业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立窑淘汰过慢或新型干法增长过快,则行业调整的时间都将延长。
行业景气度可能在后年回升,洗牌有利于优势企业
如果结构调整进行得比较顺利,预计2007年开始行业低迷的状况将有所缓解,水泥价格将出现恢复性上升。对行业内企业而言,今明两年是艰难时期,但对大公司来说,扩大新型干法生产规模、打压对手、提高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已经出现,以低成本完成兼并收购也成为可能。我们认为,行业低迷下的结构调整,将更有利于强者。
人均年消费量峰值高估,原因在于水泥产销增长过快
造成人均年消费量峰值高估的原因,可能是我国水泥产销量增长过快,以至于人均年消费量早于累积量达到饱和点(数学推算成立)。1950年-1995年为中国水泥高速发展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17.5%,创世界水泥发展速度之最。经过上个世纪最后5年的稳定发展后,进入新世纪以来,水泥行业再度加速,产量增长达年均12.9%。综合统计,建国以来水泥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9%。我们以水泥消费弹性系数为指标考察中外水泥业的发展。中国建材规划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可以利用水泥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需求预测。显然,人均累积量达10吨左右时827千克的人均消费量峰值更接近实际。
以人均年消费量为主,判断饱和点更加合理
鉴于以人均累积消费量为标准的预测模型的不可靠性,我们认为以人均年消费量作为判断饱和点的主要依据,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考虑到较低的城市化率以及水泥行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成长的相关性呈弱化趋势,我们认为,中国人均水泥年消费量的峰值为700-800千克比较合理。照此计算,我国水泥年最高需求约为9.4亿~10.7亿吨。由于我国是以较快的速度达到饱和点的,根据国际经验,水泥消费量在达到峰值后的几年内还要回落15%-20%才是真正的供需平衡点,因此比较稳定的年需求应该在年均8.9亿吨左右。这个结果与一些业内专家和权威机构的看法相接近。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认为,我国水泥消费年最大值约为(9i-0.5)亿吨,产能规模应掌握在沿海发达地区人均800千克、内地人均600千克左右为宜。国外经济学家2000年发表在联合国《世界经济评论》上的文章指出,在未来lO年中,中国GDP若保持6%-7%的增长速度,水泥工业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3%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即到2010年水泥需求量预计在年均(8:L-0,2)亿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定量分析及数学模型》中,对2010年中国水泥需求的预测结果是年均(8.5±0.3)亿吨。
消费饱和点已现,水泥行业将加速“洗牌”
去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9.7亿吨,而产能为11.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80%,人均消费量约702公斤,饱和点已经出现。再考虑到今年拟增加的1.3亿吨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很明显。过剩的产能将被市场机制自发淘汰,同时由于水泥生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考虑,政府也不会放任水泥行业过渡膨胀。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水泥行业的加速“洗牌”将不可避免,而“洗牌”将以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最近一轮水泥产量快速增长中新型干法水泥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已占总产量的32.7%,而立窑等其他生产方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于立窑多为小水泥厂所采用,单位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规模效益差,将逐渐退出市场。新型干法产量快速增长,使得立窑加速退出成为可能。如果从现在开始立窑年削减产量5000万吨左右,到2015年基本退出舞台,而新型干法净增产量在今后5年中,能维持在年平均2000万吨的水平,那么到2010年,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5%的较高水平下,我国水泥工业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立窑淘汰过慢或新型干法增长过快,则行业调整的时间都将延长。
行业景气度可能在后年回升,洗牌有利于优势企业
如果结构调整进行得比较顺利,预计2007年开始行业低迷的状况将有所缓解,水泥价格将出现恢复性上升。对行业内企业而言,今明两年是艰难时期,但对大公司来说,扩大新型干法生产规模、打压对手、提高市场份额的好机会已经出现,以低成本完成兼并收购也成为可能。我们认为,行业低迷下的结构调整,将更有利于强者。
责任编辑:manager